锐拓溶出系统应用研究案例——桨法与流通池法的区分力对比

2021年11月12日

众所周知,流通池法(流池法)比传统溶出方法有更好的区分力和生物相关性。本次案例将在相同变量的条件下,对比桨法和流通池法在进行样品体外释放度测试时区分力的差异。测试样品为BCS II 类口服固体片剂。


实验方法

桨法的实验参数依据2020版中国药典的测试标准。流通池法使用与桨法相同的溶出介质,药典标准的22.6mm内径流通池和药典标准流速,取样时间在桨法的基础上增加95min和125min。

桨法:

溶出介质体积:900mL

转速:60 RPM

取样时间:4、8、12、16、20、35、50、65 min

流通池法:

流通池:22.6mm内径 药典标准流通池

模式:开环

取样时间:4、8、12、16、20、35、50、65、95、125 min


测试结果

桨法测试结果:

样品在桨法测试条件下的释放速度很快,8分钟的溶出率已经到达80%以上。通过溶出曲线我们可以发现自研样品的溶出速率比参比制剂略慢,但两者在12分钟的溶出量已经超过85%。如果按照溶出度相似因子f2评价方法的判定标准,当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在15分钟内的溶出量≧85%时,则可以认为两者溶出行为相似,无需进行f2的比较。


流池法测试结果:

得益于流池法更加平缓的流体环境,样品的释放速率有比较明显的放缓。自研样品在当前的流池法的测试条件下,明显表现出比参比制剂更低的溶出水平。

另外,通过浓度-时间曲线,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自研样品和参比制剂之间的差异:自研样品在溶出初期的峰值浓度略高于参比制剂,但达峰后的释放浓度下降得更快;而参比制剂的释放浓度达峰后,能够维持着比自研样品更高的浓度水平。


结果讨论

测试结果显示,流通池法的区分力优于桨法。这得益于流通池法能够提供更类似体内的流体环境,样品在缓慢层流的释放条件下,可以把不同生产工艺之间的差异充分体现出来。

为了避免样品释放过程中产生的颗粒在溶出杯底形成锥体堆积而影响其释放,桨法一般都需要保证起码50RPM的转速。另外降低转速还可能会引入搅拌不均匀的风险。所以为了降低流体剪切力而降低桨法的转速并不是一个良好的选择。

而流通池内的溶出介质是从下往上流经池内的,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样品颗粒堆积产生的影响。

所以综合来看,流通池法能够提供更加有区分力的体外释放度测试数据,更加适合制剂研发过程中对生产工艺和药物处方的筛选。




相关文章:

相关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