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药物剂量
常规的想法认为,如果药物在体内的治疗效果不佳,多数人都会选择多吃一些药或者加大给药剂量,药物在体内的治疗效果就会得到改善,但是事实上,在某些临床中,有人发现剂量增大并不能使药物治疗效果变好,反而是变得更差。
获取免费报价
实验参数
| 实验设计 | 锐拓仪器 NCE DP pH转换模型研究 | 锐拓仪器 NCE DP pH转换模型研究 |
| 实验条件 | A 组 | B 组 |
| 生理模型/光谱条件 | pH shift 模型/ Accurate 算法 | pH shift 模型/ Accurate 算法 |
| 胃生理条件 | SGF | SGF |
| 半胃排空时间 | 20 min | 20 min |
| 肠生理条件 | FaSSIF | FaSSIF |
| 前肠道吸收时间 | 120 min | 120 min |
| 剂量 | 100% | 150% |
实验结果
A组 根据试验结果可以看出,不管在何种剂量下,该药物在模拟胃液中都具有良好的溶解能力。但药物进入到模拟肠液中,两个试验组就出现不同的溶解情况:当A组进入肠道后,虽然会出现药物浓度下降的情况,但药物浓度会维持一段稳态时间才会缓慢下降,即所谓的过饱和效应,这种效应能减缓药物的沉淀,改善药物的吸收;但B组进入肠道后,药物浓度迅速下降,药物直接以沉淀的形式存在于小肠中,没有过饱和效应。
B组 结果表现为A组的小肠段AUC较大,经过自带算法计算得到该段的AUC面积为538,B组的小肠段AUC较小,为408。
总结:
增加药物剂量反而使药物在小肠中直接以沉淀形式存在,导致其在小肠段的吸收较差,最终表现为药物药效变差。这表明当药物药效不佳时,一味的增加给药浓度并不会改善药物药效,甚至会适得其反。
在案例中,NCE DP展示pH shift 模型的运用,这种模型用于研究BCS2类碱性药物在人体的沉淀效应。许多原研药物都采用了SDDS(过饱和载药系统)构建制剂,其在人体维持过饱和的能力决定了药物在人体内的BE等效的可能性。擅自增加剂量有可能加剧了药物在人体内的成核作用,使其沉淀更快,吸收更差。pH shift模型模拟了药物在人体GI中运动的过程,以体外方式提供了一种廉价而准确的人体模拟方案,为制剂学家筛选合适的药物剂量以及筛选抑制药物过饱和沉淀效应的辅料提供了一种可重复的,高通量的工具。
NCE DP内置的Accurate算法允许光谱仪在浑浊的状态下测量药物的浓度,对于试验结果能通过内置算法能直接进行计算,使样品无需进一步处理就能实时知道辅料所产生的效果。这将大大提升药物处方师的药物开发速度,使您筛选辅料更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