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应用中心 / 复方制剂

复方制剂

复方制剂是由多个成分或多个组分所组成的单一制剂,各成分或组分具有一定的配伍和配比关系。复方制剂正逐渐成为化药企业进行战略布局时选择的重要细分赛道。

获取免费报价

实验参数


测试系统锐拓RT700 流池法溶出系统
流通池22.6mm 内径 药典标准流通池

实验结果


待测复方制剂含有两个组分(原料药A,原料药B),且制剂处方中两种原料药的用量差异较大。本研究将对单一组分和混合组分进行表观溶出度测定,同时考察不同pH环境和不同生产工艺对待测原料药的表观溶出度的影响。 pH值对原料药表观溶出度的影响 在不同pH值溶出介质中,测定单一原料药的表观溶出度,以研究释放环境pH值变化对原料药表观溶出度的影响程度。 复方制剂中两种组分(原料药A,原料药B)各自在pH1.2和pH4.5溶出介质中的表观溶出度测定结果如下图所示。测试结果显示,两种组分原料药的表观溶出度均对pH值有较高依赖性,并均随pH值的降低而溶出加快。进一步地,我们发现释放环境pH值对原料药B的表观溶出度的影响更大。

混合状态下两种组分原料药的表观溶出度 按照复方制剂处方的用量比例,对两种组分的原料药进行混合,并测定在混合状态下两种原料药在不同pH值溶出介质中的表观溶出度。 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在不同的pH环境中,原料药A的表观溶出度均快于原料药B。随着pH值由1.2上升到4.5,两种原料药的表观溶出度差异变得更大。 另外,两种原料药在混合状态与单一成分状态下的表观溶出度并没有显著差异,可以初步判断两种组分并不会相互影响其溶出释放速率。 生产工艺对原料药表观溶出度的影响 在前面研究测试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考察了不同生产工艺原料药的表观溶出度。根据各组分的测试数据,分析不同生产工艺和工艺参数对原料药表观溶出度的影响。更进一步地,我们使用流池法对复方制剂成品进行了体外释放度测定,完成了整个复方制剂开发周期从原料药到制剂成品的溶出释放研究。(由于技术保密协议,相关研究细节和测试结果不予以公开。)

结果&讨论
传统溶出方法(篮法、桨法)在进行原料药粉末表观溶出度测定时有很大的局限性,例如:原料药粉末在投药后会漂浮在液面上(桨法)、原料药粉末会从转篮的网孔中漏出(篮法)、易溶原料药会在溶出杯中快速释放导致无法测定溶出曲线、难溶原料药可能会在溶出杯底堆积导致整体溶出速率变慢且缺乏区分力。
得益于近年来流池法溶出装置的创新和发展,我们可以用更加科学的分析手段来研究复方制剂中多组分原料药的表观溶出度。进一步地,凭借锐拓RT7流池法溶出系统独门快速取样技术,取样间隔可以达到最快30秒,从而更精准地测定速释易溶型原料药的表观溶出度。